巨兽骨架的铸造序曲-《明末隐龙》
看到工匠们眼中的困惑渐渐消散 —— 老周的眉头彻底舒展开,指尖还在无意识地比划 “力的转换” 动作;刘老栓捧着模型活塞反复摩挲,眼神里没了之前的疑虑;小王更是拿着炭笔在纸上画起了简易飞轮 —— 林宇知道,“铁牛之惑” 的迷雾已初步拨开。他趁热打铁,走到木案中央,声音比刚才更响亮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,像战前点将般,开始进行至关重要的分工:
“老周!” 林宇首先点了老周的名字,声音穿透工棚内的细碎讨论声,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。这位经验最丰富、臂力惊人的老匠头立刻上前一步,原本微驼的背脊瞬间挺直,像被无形的力量撑起 —— 他左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铁锤,那是陪伴他四十年的 “老伙计”,锤头的温度仿佛也随他的紧张而升高。“这‘铁牛’的筋骨,也就是锅炉和气缸主体,就交给你了!” 林宇指着图纸上最庞大、最厚重的部分,指尖重重落在 “锅炉壁厚三寸” 的标注上,“这是‘铁牛’的心脏与脊梁,是力量之源,也是最需要承受万钧气压的地方,容不得半点马虎!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老周布满老茧的双手,那双手曾锻打过无数铁器,此刻正微微握拳:“你要选用云南运来的上等精铁 —— 就是库房里那些断面泛着银光、敲起来声音清脆的铁料,组织工匠们反复锻打,至少十二次!每一次锻打都要保证壁厚均匀,不能有丝毫杂质和气孔,就像你当年铸造青铜大鼎时那样,连鼎底的细微砂眼都要补得严严实实!” 林宇的声音里满是信任,“铸造时的火候把控、锻打的力度,你是工坊里的老行家,我放心!我要这锅炉能经得起千度烈焰的烘烤,气缸能承受住万钧气压的挤压,哪怕里面的蒸汽憋得再足,也绝不能出现一丝裂痕!”
“草民… 定不辱命!” 老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,差点脱口而出 “末将”—— 这是他这辈子接过的最重的担子,比当年为知府打造仪仗铁器时更让他热血沸腾。他重重拱手,腰弯得极低,额角的青筋因用力而凸起,眼中满是燃烧的决心:“林帅放心!我老周就是豁出这把老骨头,也定要把‘铁牛’的筋骨锻打得比磐石还结实!”
“李铁拐!” 林宇接着点名,声音里多了几分对技术骨干的期许。人群中,一位左腿微跛、背着工具箱的匠师应声上前 —— 他便是以打造精巧机关、齿轮闻名的李铁拐,右腿裤管空荡荡的,是早年研发连弩时被弓弦误伤所致,却凭一条左腿练就了精准到分毫的手上功夫。他放下背上的工具箱,箱盖打开的瞬间,露出里面排列整齐的细锉刀、小錾子,每一件工具都磨得锃亮。
“连杆、曲轴、飞轮轴,这些是‘铁牛’的关节与筋骨,是力的传递枢纽!” 林宇指着图纸上那些布满刻度的传动部件,“连杆要刚柔并济 —— 既要能承受活塞的万斤推力,又不能太脆易断,就像你之前打造的连弩扳机,既要有韧劲,又要有强度;曲轴上的‘拐’要锻打得弧度精准,误差不能超过半分,转动时要顺畅无阻,不能有半点卡顿;飞轮轴更是要实心锻打,轴面要磨得比镜面还光滑,不然飞轮转起来会晃,影响整个‘铁牛’的动力输出!”
林宇走到李铁拐身边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精锻、淬火、研磨,每一步都要一丝不苟!你打造的齿轮,连齿牙的倾斜角度都能精确到一度,这活儿,非你莫属!”
“属下遵令!” 李铁拐右腿微屈,行了个半礼,眼中闪烁着技术匠人特有的专注光芒 —— 他这辈子最痴迷的就是 “让铁件活起来”,这些复杂的传动部件,对他而言既是挑战,更是施展手艺的绝佳机会:“林帅放心,我定让‘铁牛’的关节转得比水车还顺,半点不差!”
“王皮匠!” 林宇的目光转向人群中一位捧着皮革的老师傅,他便是负责皮革和密封的王皮匠,手上常年带着一股皮革与桐油混合的味道,最擅长用皮革做出严丝合缝的密封件。王皮匠连忙上前,手里还攥着一块浸过油的硬牛皮,那是他今早刚鞣制好的,柔软却坚韧。
“活塞环、气缸垫、阀门密封… 这些地方,是‘铁牛’的命门,是不让‘汽力’漏跑的‘紧箍咒’!” 林宇指着图纸上被红圈标出的密封部位,“你琢磨着,是用浸油的硬牛皮 —— 就像你给马车轮做的密封圈,防水又耐磨;还是混入铜丝增强韧性?或者用石棉布包裹皮革,提高耐热性?” 他拿起模型活塞上的皮革圈,递给王皮匠,“如何裁剪才能完美贴合气缸壁?如何压紧才能做到滴汽不漏?你要反复试验,哪怕是一根头发丝粗细的缝隙,也不能留!一旦密封出了问题,再多的汽力也白费,‘铁牛’就成了没力气的废铁!”
王皮匠接过皮革圈,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,眼中满是郑重:“林帅放心!我王皮匠做了三十年密封件,从没有漏过水、漏过气的!这‘铁牛’的‘紧箍咒’,我定做得严严实实,滴汽不漏!”
“赵巧手!” 最后,林宇点了一位年轻匠师的名字 —— 他是叶梦珠派来的骨干,名叫赵巧手,年纪虽轻,却心细如发,最擅长打造毫米级的精密部件,手上总戴着一副用细铁丝做的 “卡尺”,用来测量细微尺寸。赵巧手立刻上前,双手垂在身侧,眼神专注地看着林宇。
“各种阀门、调节机关、精巧的连杆连接件,这些是‘铁牛’的灵巧手脚和心眼!” 林宇指着图纸上那些细小却关键的部件,“进汽阀的阀芯要能精准控制蒸汽流量,排汽阀的开关要灵活却不松动,连杆上的小孔孔径误差不能超过一分 —— 这些部件尺寸精度要求极高,差一点就可能导致整个‘铁牛’停转!” 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用熟铁精工细作,每一道工序都要反复测量,务必做到严丝合缝,运转灵活,就像你之前调试的‘惊雷铳’扳机,轻按即动,却不会误触!”
“属下明白!” 赵巧手声音清亮,眼中满是年轻人的冲劲 —— 能参与如此重要的研造,对他而言是难得的成长机会:“林帅放心,我定让‘铁牛’的‘手脚’比绣花针还灵巧,半点不差!”
除此之外,叶梦珠派来的另外两名核心骨干,被任命为 “总装调试官”—— 负责待各部件打造完成后,进行整体组装与调试,协调各工序进度,同时指导工匠们解决原理性难题,确保 “铁牛” 的各个部分能完美配合,形成合力。
任务分配完毕,每个工匠都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—— 老周看着图纸上的锅炉,仿佛已看到通红的铁坯在大锤下逐渐成型;李铁拐摩挲着工具箱里的锉刀,开始在脑海中规划曲轴的锻打步骤;王皮匠则拿起一块牛皮,当场比划起活塞环的裁剪形状;赵巧手更是掏出随身携带的 “铁丝卡尺”,对着图纸上的阀门尺寸反复测量。
图纸上那些冰冷的线条和拗口的名称,此刻仿佛活了过来 —— 锅炉是 “铁牛” 的胸膛,气缸是 “铁牛” 的臂膀,连杆曲轴是 “铁牛” 的关节,密封件是 “铁牛” 的皮肤,阀门是 “铁牛” 的呼吸器官,它们不再是孤立的部件,而是即将被赋予生命的钢铁巨兽的各个部分。虽然仍有诸如 “如何确保锅炉壁厚均匀”“如何让曲轴转动更顺畅” 的细节困惑,但已被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挑战欲所取代。
林宇看着众人眼中燃起的火焰 —— 那火焰里有老匠人的坚守,有技术骨干的专注,有年轻匠人的冲劲,知道 “铁牛之惑” 已彻底转化为 “铸牛之行” 的动力。他沉声道:“此图此理,乃‘铁牛’之魂骨;诸位之手,乃铸魂塑骨之器!从今日起,诸位各司其职,精诚协作 —— 老周打造筋骨时,李铁拐可提前准备传动部件的锻打模具;王皮匠试验密封件时,赵巧手可同步打造阀门雏形;遇难题则共同商议,遇困惑则深入探究!”
他举起手中的炭笔,在木板上重重画下一个 “火” 字:“格物之道,始于惑,成于行!我等今日铸此‘铁牛’,非为一时之利,乃为破清虏、复神州之长远大计!让这‘铁牛’,早日在我等手中 —— 活起来!”
“活起来!” 工匠们齐声响应,声音洪亮,震得炉膛内的火焰都微微跳动。负责添煤的学徒立刻将炉火拨旺,橘红色的火苗窜得更高,映照着工匠们专注而充满干劲的脸庞 —— 老周已经召集起锻打工匠,讨论锅炉铁坯的锻打方案;李铁拐打开工具箱,开始绘制曲轴的模具图纸;王皮匠则拿着牛皮和桐油,走向试验台;赵巧手则蹲在图纸旁,用炭笔标注阀门的细微尺寸。
锻造钢铁巨兽骨架的序曲,在初步解开的困惑与明确的分工中,正式奏响。铁牛之惑,已化为砺志之行的开端;铁与火的交响,将在这座格物院里,日夜不息地回荡。